校企合作敎育创造三赢

「在学‧在职计划」(Co-op@CUHK)

世纪疫症的爆发完全改写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模式,随之而来是更深远的变化,包括人类健康意识有所提高、旅游及出行模式的革新、生物医学加速发展等等。疫情下的新常态对职场影响亦甚为深远,企业及机构纷纷加速数码转型,对新技能的需求急促上升 ; 愈来愈多雇主采用混合办公模式,提升了人力资源的弹性及流动性。凡此种种都为职场创造了崭新局面。

本港对科技人才需求甚殷,尤其在资讯科技及生物科技方面。物流、运输、工程及建筑等行业都出现人力资源短缺问题。近年,内地创科产业持续发展,但拥有相关技术的人才只占全国劳动人口的30%,加上人口老化,全国人才短缺问题急需解决。与此同时,雇主眼中的理想雇员,并非空有技术的人员,而是富有创意、商业触觉敏锐、能灵活运用科技、推动转型革新等软实力的人才,以应付新常态下的种种挑战。

每年,香港公营大学约有三万名毕业生投入职场,惟本港仍然面对人才不足的问题。本地雇主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着实并不差,根据教育局在2019年委托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约97%受访雇主满意学士学位毕业生的整体工作表现。毕业生表现最为理想的范畴依次为工作态度、资讯科技知识和语文能力,但在分析及解难能力、自学能力、自信和管理技巧方面的表现则有待改善,而毕业生在软性技巧的表现更获得最低评分。

为提升本港毕业生的竞争力,以满足本地人力资源的长远需要,大学在教授传统课程提供的硬技能以外,更须培养学生具备市场所需的软性技巧。校企合作十分重要。政府调查显示,雇主一般很乐意与高等院校合作,包括安排学生实习和职前培训、举办师友活动等。近年,校企合作教育愈见频繁,世界各国的大学及企业均透过不同的夥伴计划,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职场经验。 

香港中文大学最新推出的「在学‧在职计划」(Co-op@CUHK)於上星期举行启动礼,象徵第一届学生的职场实习期正式展开。中大参考了北美洲的滑铁卢大学、卓克索大学、东北大学和澳洲新南威尔斯大学的成功例子,推出本港首个学分制的体验式学习计划,开放予全校不同学科的三年级或四年级学生参与。同学将加入跨国企业、初创公司、非牟利机构或政府部门,获得为期八个月的全职及有薪工作。计划旨在衔接课堂教学与职场实况,同时满足本地经济急促转型下市场对人才的殷切需求。

目前已有超过60家跨国及本地公司和政府机构参与「在学‧在职计划」,显示业界对校企合作及人才培训的热切期望。未来中大将把计划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亦会发掘更多与外国大学合作的机会,以期发展为大学的旗舰计划。

校企合作教育裨益甚广。於学生而言,同学能提早开拓发展事业的机会,并透过职场实战运用及提升技术及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专业识见和各种软性技巧,包括团队精神、适应能力和管理技巧等,提升个人竞争力,建立专业人际网络。对雇主而言,校企合作教育能让他们及早联系具质素的学生,满足长远的人手需求。此外,参与计划的雇主亦充分显示其履行社会责任之决心,有利於建立企业形象及声誉。

长远而言,校企合作教育能提升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力,解决本地人才短缺问题,并降低青年失业率,起着稳定社会及提高经济生产力的效用,为大学生、雇主及社会创造三赢局面,是为本港长远发展注入动力的良方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