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新生的话
农历新年临近,在外地「游历」多年,今年重拾「香港仔」身分的我,想起儿时在香港过年的种种乐事。
父母当年以难民身分来港,在父亲的安徽同乡之间,我是第一个在香港出生的子侄,加上父亲颇受以前军队中的同僚及下属敬重,我也自然特别受到一众叔伯辈和老同乡的宠爱。只要我跑到他们面前一喊「恭喜发财」,马上就「利是𢭃来」!每年丰富的利是收获,成为新年回忆的其中一件乐事。为预备过节,母亲忙着打点,我会随她到离家不远的黄大仙或九龙城街市搜购糖果、瓜子、糖莲子、糖椰丝、糖冬瓜、笑口枣等应节食品。回到家中,我就急不及待把糖果在精美的大盘子里堆得满满的,放在餐桌的正中间,「严阵以待」连日的节庆活动。
父亲会亲手制作他最拿手的蛋饊,我就成为他的小助手。父亲会先把搓好的面团擀成薄薄的一块,再切成长方形的条子,在中间利落的切一条缝。我的任务就是小心翼翼地把面条对叠,再从中间的缝穿出,做成一个个蝴蝶结的模样,然後蘸上芝麻。别忘了为做好的蛋饊拖上一点儿乾面粉,以防黏在盘子上。待父亲烧热炭火炉上的一锅油,我就帮忙把软软的形状不一的面条慢慢放到滚油里,看着它们一个一个炸成金黄香脆的蛋饊,那种味道和经验真叫人怀念!把面条弄成蝴蝶造型可需要一定的耐性和技巧,若不慎弄断了便要由面团开始重新再做;油的温度也不能太高,不然只会炸成又黑又硬、嚼不动的面焦,前功尽废。父亲总是着我要有耐性,才能把事情做得妥当,也可以说我从儿时制作蛋饊的经验中,学到了「按部就班」、「欲速则不达」和「知过能改」的人生学问。
农历新年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当年我和父母与身在内地的外祖父母及其他亲友相隔两地,每逢过年,也只能遥遥地祈求他们安康。很多人说中国农历新年有如我在美国过了几十年的感恩节。在我心目中,不论何种形式的节庆或习俗,都有着感恩和感谢等永恒而共同的意义。我们出生时本来就两手空空,在蜿蜒的人生旅途上,如有幸得到家人、朋友、健康、喜乐和爱的照亮,我们都应当感恩。趁农历新年的小休假,让我们好好感恩过去一年发生的好事,感恩有健康的身体,和感谢身边有爱惜我们的人。正是每天发生的小事,成就了我们的人生。
我衷心祝愿中大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新一年平安喜乐,事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