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屆大會致辭
農曆新年臨近,在外地「遊歷」多年,今年重拾「香港仔」身分的我,想起兒時在香港過年的種種樂事。
父母當年以難民身分來港,在父親的安徽同鄉之間,我是第一個在香港出生的子侄,加上父親頗受以前軍隊中的同僚及下屬敬重,我也自然特別受到一眾叔伯輩和老同鄉的寵愛。只要我跑到他們面前一喊「恭喜發財」,馬上就「利是𢭃來」!每年豐富的利是收穫,成為新年回憶的其中一件樂事。為預備過節,母親忙着打點,我會隨她到離家不遠的黃大仙或九龍城街市搜購糖果、瓜子、糖蓮子、糖椰絲、糖冬瓜、笑口棗等應節食品。回到家中,我就急不及待把糖果在精美的大盤子裏堆得滿滿的,放在餐桌的正中間,「嚴陣以待」連日的節慶活動。
父親會親手製作他最拿手的蛋饊,我就成為他的小助手。父親會先把搓好的麵團擀成薄薄的一塊,再切成長方形的條子,在中間利落的切一條縫。我的任務就是小心翼翼地把麵條對叠,再從中間的縫穿出,做成一個個蝴蝶結的模樣,然後蘸上芝麻。別忘了為做好的蛋饊拖上一點兒乾麵粉,以防黏在盤子上。待父親燒熱炭火爐上的一鍋油,我就幫忙把軟軟的形狀不一的麵條慢慢放到滾油裏,看着它們一個一個炸成金黃香脆的蛋饊,那種味道和經驗真叫人懷念!把麵條弄成蝴蝶造型可需要一定的耐性和技巧,若不慎弄斷了便要由麵團開始重新再做;油的溫度也不能太高,不然只會炸成又黑又硬、嚼不動的麵焦,前功盡廢。父親總是着我要有耐性,才能把事情做得妥當,也可以說我從兒時製作蛋饊的經驗中,學到了「按部就班」、「欲速則不達」和「知過能改」的人生學問。
農曆新年是一家團圓的日子,當年我和父母與身在內地的外祖父母及其他親友相隔兩地,每逢過年,也只能遙遙地祈求他們安康。很多人說中國農曆新年有如我在美國過了幾十年的感恩節。在我心目中,不論何種形式的節慶或習俗,都有着感恩和感謝等永恆而共同的意義。我們出生時本來就兩手空空,在蜿蜒的人生旅途上,如有幸得到家人、朋友、健康、喜樂和愛的照亮,我們都應當感恩。趁農曆新年的小休假,讓我們好好感恩過去一年發生的好事,感恩有健康的身體,和感謝身邊有愛惜我們的人。正是每天發生的小事,成就了我們的人生。
我衷心祝願中大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員,新一年平安喜樂,事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