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亚洲世界级大学之都发光发亮?本港大学助力经济转型的路线图

随着香港逐渐走过第五波新冠疫情,对於香港该如何重建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通往内地门户及重要航空枢纽之优势,社会上不乏讨论。诚然,长久以来这几方面的发展对香港来说举足轻重,亦为本港创造了独特的竞争力。纵然如此,推动香港经济转型,为未来作好准备亦同等重要。本港的高等教育作为驱动创新科技发展的重要引擎,与全球紧密接轨,国际地位及声誉斐然,正是造就经济转型的重要基石。

近年,世界各地政府、大学和企业巨擘争相罗致专业人才。以人工智能行业为例,据统计,具有专门知识的业界人才全球不足二万五千人。精通量子电脑运算的人才短缺更加严重,相关行业不但改写人类解决复杂问题的处理方式,更革新了经济社会的运作模式,但有数字显示,只有少於一千名合资格科学家从事此专业。

可幸的是,本港大学具备一切的优秀条件,并已作好准备迎接挑战。虽然香港人口只有七百五十万人,却拥有五家位列全球首百名的大学;两家本地大学入选全球十大最国际化大学;香港亦获评选为大中华区最佳留学城市(全球排名第十五位;北京第二十五位、台北第二十七位、上海第三十七位)。对内地学生而言,香港的大学与国际紧密接轨,加上地理位置优越,是非常理想的留学地点,而对於有意在中国升学及认识中国的国际学生来说,香港亦是不二之选。

上述的优势及成就足以让不少国家称羡,凸显本港作为多元共融的国际大都会之地位,是说好香港故事的最好例证。惟我们不能视之为理所当然。除了保持金融重镇的地位,香港应调整定位,把目标放高放远,充分结合及善用其经济影响力、稳健的法治制度、及作为通往内地门户及世界之都的优势,发展成为世界一等的教育及科技枢纽。香港既保持全球视野,亦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部分,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的引擎。

在本港的入境检疫规定有待放宽,边境有待重开之际,我们应如何吸引世界各国最优秀的人才来港,推动本港的创新科技发展?本港设有多项吸纳海外专才的措施,政府投放二十亿元推出「杰出创科学人计划」以罗致世界级人才,亦开展了「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促进本港与世界级大学合作,加速研究成果市场化,足证本港锐意推动创新,而这些措施值得持续优化及扩展。

要充分释放香港的创新潜力,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吸引顶尖学者及科研人员固然重要,但我们必须同时培育优秀的新一代科学家、从事创新创意的人才及企业家,确保本港的创新力量得以长久持续。事实上,本港人口并不足以满足需求,加上老化问题,我们实在有必要放眼世界,寻找机遇。本地大学必须与业界及政府通力合作,重新检视本港在国际社会的定位。

在现有「杰出创科学人计划」的基础上,香港可以进一步投放资源於招揽博士後及年青学者,吸引毕业於世界顶尖大学的年青研究生优先考虑来港就业。事实上,科学家的菁英之路并非始於其博士论文。要孕育创科人才,必须加强对优秀内地及海外本科生的培训。香港既是大中华区最佳留学城市,应增设奖学金及经济支援计划,鼓励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他新兴国家的学生来港升学。

香港亦应勇於推动公私营机构合作,为本港设立足以媲美「罗德学人」等国际荣誉的精英奖学金计划,并积极与欧盟的「伊拉斯谟交换学习计划」、英国新设的「图灵计划」及澳洲的「新可伦坡计划」等极具规模的国际学生交换计划合作,让香港成为全球最优秀的本科生留学地点。

吸引海外学生来港後,更重要的是如何挽留他们在港就业。在美国、英国及澳洲等主要升学地点,毕业生工作签证是有效吸纳海外生在毕业後留国工作,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关键。本港可参照及检视相关的入境政策,为海外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便利他们毕业後留港工作,推动本港经济及大湾区的发展。

重中之中,是香港必须尽快重回国际学界的舞台。长达两年多的旅游禁令局限了本港向国际科技及高等教育界展示我们的最新教育及创科成果。近日,财政司司长宣布将於年内邀请全球金融机构要员来港,出席最高级别的国际金融论坛,本港的高等教育及创新科技界别亦需要举办类似活动,好让国际社会重新认识香港所能发挥的雄厚实力。

本港的独特之处显而易见——我们的世界级大学体系充满活力且开放包容,并处於崭新科研的最前沿。若要香港发展层楼更上,关键在於我们能否善用此等优势,重新与世界接轨,为建设未来的知识型经济作好装备。